含油废水处置处理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排放标准
工业废水石油类排放标准
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石油类物质的排放浓度应不超过5ppm。
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2015年修订版),石油类物质的排放浓度应不超过0.5ppm。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规定,石油类物质的排放浓度应不超过0.05ppm。
石油炼制工业含油废水排放标准(GB 31570-2015)规定,石油类物质的排放浓度同样应不超过5ppm。
工业废水动植物油排放标准
含油废水中的动植物油排放也需符合相关标准,但具体数值可能因地区和行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处理方法
重力分离法
利用油和水的密度差及不相溶性,通过静止或流动状态实现油珠、悬浮物与水的分离。
上浮法
包括布气上浮法、溶气上浮法和电解上浮法,通过产生气泡使油珠附着并上浮至水面,从而实现油水分离。
其他方法
还包括混凝法、过滤法、生物法、离心分离法、油水分离技术等,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含油废水的特性和处理要求进行选择。
处理要求
分类收集与处理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含油废水应分类收集,并根据其特性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防止乳化
在处理过程中,应尽量减少用泵提升废水的次数,以免增加乳化程度。对于已经乳化的废水,应采用适当的破乳方法进行处理。
回收与利用
含油废水中的油类物质应尽量回收,并充分利用经过处理的水资源,以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
法规与监管
遵守法规
含油废水的处理应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和标准,确保处理后的废水达到规定的排放要求。
加强监管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含油废水处理的监管力度,定期对处理设施进行检查和监测,确保其正常运行和达标排放。
综上所述,含油废水的处置处理标准涉及排放标准、处理方法、处理要求以及法规与监管等多个方面。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含油废水的特性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并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以确保处理后的废水达到规定的排放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