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危险废物环境污染防治问题逐步得到重视。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提升危险废物环境监管能力、利用处置能力和环境风险防范能力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各省(区、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与实际需求基本匹配。
面对危险废物产生量逐年增多的态势,截至2018年底,我国危废焚烧型(专业焚烧 水泥窑协同焚烧)产能规模达到616万吨/年,同比增长65%;危险废物填埋产能总规模达到199.51万吨/年,危险废物处置产能加速释放。
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环境污染问题和自然资源紧张问题逐步凸显出来。
在环保压力逐渐增大的背景下,青岛危废处理行业也得以高度重视。在环保监管力度增强,各省均推出省级督查方案背景下,危废处置刚需再次提升,尤其是要求进入规范渠道处置的量增加。
但市场情况是,实际产生量远大于统计量(披露16年5347万吨,预计实际8000万吨),低综合利用处置率(83%),低有效利用率(25%),导致整体危废的处置供不应求。危废环境危害极大,是处置刚需。根据2016年新修订《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定义,危险废物(Hazardouswaste)为:
1、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或者感染性等一种或者几种危险特性的;
2、不排除具有危险特性,可能对环境或者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需要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的。
危废可分为46大类479种。2016年版《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将大类品种优化缩编,但细化子类品种,更加符合工业生产实际情况,增加了可执行性。
原名录中49大类400种危险废物调整为46大类479种,新增的79种主要是对HW01医疗废物、HW11精(蒸)馏残渣和HW50废催化剂类废物的细化。
危废主要包括工业废物、市政废物与医疗废物。其中工业废物占比70%以上、医疗废物约14%;工业危废中,废酸废碱占30%,石棉废物占14%,有色金属冶炼废物占10%;
来源行业中,化学原料与产品制造占19%,有色金属冶炼占比15%,废金属矿采选占14%,造纸业占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