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料泵将循环池含油废水送至循环泵入口,与大回流液混合进入超滤膜,一部分通过膜,成为净化的渗滤液,大部分进行大回流,还有一部分回流至循环池。通过供料泵连续给料,循环泵工作,并经调节形成一个超滤管正常工作所必须的压力网。废水提升泵受调节池和循环池液位计的控制;由在线温度检测仪调节蒸汽加热;由在线pH表指示调节池酸碱性。
离心分离法是使装有含油废水的容器高速旋 转,形成离心力场,因固体颗粒、油珠与废水的密 度不同,受到的离心力也不同,达到从废水中去除固体颗粒、油珠的方法。常用的设备是水力旋流分离器。旋流分离器在液固分离方面的应用始于19世纪40年代,但在油/水分离 领域的研究要晚得多。虽然液固分离与液液分离 的基本原理相同,但二者设备的几何结构却差别 较大。脱油型旋流分离器起源于英国。从20世 纪60年代末开始,由英国南安普顿大学Martin The w领导的多相流与机械分离研究室开始 水中除油旋流分离器的研究,发明了双锥双入口 型液-液旋流分离器。
该系统包括循环池、超滤管、供料泵、循环泵、液位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及各种自控阀门。蒸汽加热管、压力和温度报警和保护装置与有机膜系统相同于乳化剂都是表面活性剂,当它加入水中,使油与水的界面自由能大大降低,这时油便分散在水中。及废油水来源是轧延线乳化液、裁切厂含油废水,主要含有的污染因子有油脂、乳化液。
根据含油废水在水中的形态,可以分为浮油、分散油、乳化油和溶解油。浮油的粒径较大,一般大于100μΜ,占总油量的70%~80%。水处理厂家分散油的粒径在100~10μΜ,在两小时内难以浮上水面的油珠,威海水处理悬浮于水中。乳化油的油滴粒径小于10μΜ,油滴之间难以合并,长期保持稳定,难以分离。溶解油以化学形式溶解于水中,粒径在0.1μΜ以下,甚至可以小到几纳米,很难分离。
乳化液废水其特点是品种繁多,CODcr和含油量浓度高,废水处理难度大。乳化液废水及废油水来源是轧延线乳化液、裁切厂含油废水,主要含有的污染因子有油脂、乳化液。废乳化液除具有一般含油废水的危害外,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械油高度分散在水中,动植物、水生生物更易吸收,而且表面活性剂本身对生物也有害。
人们对危险废物的危害认识不足,且对其治理水平也远远落后于对废水、废气的治理。控制危险废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常采用将经过上浮处理的部分废水(30~50%)加压回流进入未经加压上浮处理的废水中实现上浮的方法。其优点是加压废水量小,可减少电耗,同时可以防止未处理的废水中油品在加压溶气时进一步乳化。真空上浮法是使废水中的气泡在减压(真空)条件下逸出的。